青岛市:聚焦青少年健康成长 全面推进体教融合
- 2023-06-07 17:58:00
- 毕宁
- 原创 1732
近年来,青岛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深入落实国家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与青岛市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有机融合,聚焦体教“融点”、重视系统设计、创新方法手段,积极打造学校体育发展新样态,有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夯实制度基础,形成体教融合格局。一是加强系统设计。印发《关于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提质增效发展的若干意见》《青岛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等通知,从课程优化、师资保障、考核评价、资源共享等方面推出学校体育改革一体化措施,系统构建“节、赛、会、展、演”相互促进、“班、校、区、市、社”梯次覆盖的推进格局。二是改革评价机制。不断完善体育教师岗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集自主锻炼、参与体育竞赛、体质健康监测于一体的学生体育评价机制;将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从“一次考”“合格考”调整为“全程考”“等级考”,稳步推进体育工作常态化落实。
强化综合支撑,完善体育保障机制。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先后投入4.9亿元改善体育设施,每年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三、四年级普及游泳技能,并安排2000余万元用于联赛运行、培训及奖励等;设立校园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二是强化场地保障。持续增加校内学生运动场地,建设田径场、体育馆和学生体质测试室等,全市学校运动场地增加12%。三是强化师资保障。通过招聘、引进、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等方式,每年新增体育教师300余人;通过购买服务聘任兼职教练500余名。教师专项培训每年达1500人次。四是强化融合保障。联合市体育局组织专业教练员、俱乐部和社会体育组织与学校双选、结对,指导学校特色竞技项目队伍建设。
搭建体教平台,提升体育育人质量。一是夯实基础工作。全市中小学校100%开足开齐体育课、100%开展“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100%组织大课间活动,推广“一天一节体育课”。全面落实每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参加1个体育社团,每学段至少掌握1项体育技能;每所学校至少结对1位专业教练、打造1个品牌项目、开展1项特色活动。将全部学生纳入体质监测范围、测试结果纳入体育中考过程性评价,作为对区市政府履职、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二是深化体校改革。将体校建设纳入教育发展整体规划,突出“三配备一打通”(资质配备、师资配备、课程配备,打通学生培养通道)。全市各级各类体育特色学校(项目)和国家、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居全省第一。三是健全培养体系。建立优秀体育人才交流制度、优秀体育人才文化课监控体系,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发挥学校体育社团作用,形成“一校多品”格局;建立相同特色项目小、初、高和高校的对口升学机制,形成“台阶式”人才输送通道;持续深化体育特长生招生改革,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四是加强家校协同。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大课堂,局长、校长、家长见面活动,指导家长树立科学育人理念,形成“家校社”共同支持体育的良好环境。
办好体育赛事,注入体教融合活力。一是构建系统化赛事体系。坚持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办赛、市级区级联合办赛、引入社会力量联合办赛,打造校、区、市三级阳光体育联赛机制,推动赛事设计、经费保障、裁判教练等方面深度融合。全市中小学阳光体育联赛、田径运动会等一系列比赛已成为优质体育人才发掘和培育的沃土,每年近百万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赛事。二是以赛促赛,提升办赛条件。以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等重大赛事在青举办为契机,努力放大办会效应,以赛事为引领促进体教融合,有效推动青少年竞技水平提升,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三是搭建平台,提高竞技水平。每年组织3000人次参加省级各类专项比赛。目前在国家队、省队集训运动员500余人,数量和训练成绩均居全省第一。鼓励企业承办市级青少年体育比赛,定期举办冬、夏令营、青少年冰雪节、体育嘉年华等特色赛事和活动,促进教育、体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创新特色品牌,拓宽体育实施路径。一是擦亮“帆船之都”名片。持续推动“帆船运动进校园”,出版帆船教材《扬帆青岛》,将帆船运动融入海洋教育体系,培育帆船特色学校,指导学生参加海上帆船实操。二是打造校园足球城市名片。出版地方教材《快乐足球》,足球课程从幼儿园到大学全学段覆盖。连续组织青岛市校园足球联赛(涵盖小学到大学所有学段),每年参赛人数达30万人以上。打造各级足球特色学校(幼儿园),带动全市学生参与足球运动。建成拥有17片标准球场的白沙湾足球公园,吸引中国足协青少年训练中心、世界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心、中国足球学院青岛分院落户,成功举办“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等4000多场比赛。建成中德生态园德国足球亚洲基地,并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青岛市获批全国校园足球优秀改革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