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探索多元参与课后服务模式解决学生托管难题

2018-11-28 17:06:00
逯亚亚
原创 704

学生课后托管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中央领导高度关注青岛市早在2013年就开始试点多元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形成了“学校家委会主导、学校参与配合”的服务模式,让孩子们的课后时间更加安全、充实和愉快,受到了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广泛好评。

一、合理分担责任,让学校满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由学校均无偿提供场地及相应资源,并建立了设施设备定期更新机制。同步强化安全保障,制定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校园安保、交接班制度和应急预案措施,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活动场所安全检查,投入348万元为中小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鼓励学生购买平安保险,为学校、课后托管方开展各类活动解除后顾之忧。

二、加强政策引导,让教师满意。为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学生课后服务,青岛市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多方保障教师待遇,建立了“政府、学校、家长”成本共担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适当补助,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可按照课时数计入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调动了教师参与积极性

三、突出全面参与,让家长满意。青岛市通过 “学校家委会主导、学校参与配合”的服务模式,家长实现全面参与、全程监督。一些学校家委会采取多种举措,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形成了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并吸纳学校青年教师、退休老教师和社会志愿者等参与的课后服务模式。一些中小学,通过成立由家长委员会为主的第三方机构准入评审小组,民主决定严把准入关,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选择有资质、有保障的校外社会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并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开展个性发展服务质量、家长满意度的跟踪和监管,定期组织对第三方机构服务进行评估、考核,确保服务质量。

四、坚持发展为本,让学生满意。青岛市坚持两个到位,让课外服务逐步成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舞台。即:坚持把规范办学落实到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合理确定服务内容,以看护学生安全和完成作业为主要内容提供免费基本托管服务,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坚决杜绝组织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活动。坚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位,鼓励结合区域和学校实际,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因地因校制宜,组织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青岛所辖部分区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选择有资质的社会机构,为小学生开展系列课后服务课程,促进了课后服务课程化和系统化,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