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责任督学成为学校“把脉问诊”的贴心人
- 2018-08-30 16:02:00
- 阎俊杰
- 来源:
- 山东省教育厅
- 转贴 1082
自实行责任督学制度以来,两年时间里滕州市的责任督学走进师生,深入学校,为全市中小学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获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同。
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制度。滕州市将全市中小学划分为14个督学责任区,聘请责任督学83名,悬挂责任督学公示牌270个,覆盖率达到100%。规定,责任督学对每所学校经常性督导每月不得少于1次。很多责任督学合理安排本职工作,只要有空就深入到责任学校。在督学过程中,责任督学一般采取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列席会议、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点评反馈等方式,负责监督学校依法依规办学,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发现问题并督促学校整改,向教育督导部门报告相关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责任督学工作有一套严密的跟踪考核办法与之配套。为便于责任督学开展工作,滕州市先后设计了《中小学校责任督学工作台账》、《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反映问题送达清单》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反映问题承办结果清单》。为充分调动责任督学工作主动性,促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得到高效落实,滕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下发了《关于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岗位责任制考核的意见》,并出台了《责任督学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他们为每一名责任督学建立了电子和纸质的“工作档案”,从坚持经常性督导、开展随访督导、督导结果的处理、受理核实相关举报和投诉、完成信息上报、指导工作成效、民主评议、遵守工作纪律等8个方面,对责任督学进行全面考核。
二是工作不仅要“督”,更要善“导”。“督”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要求,是对办学行为的规范;“导”则是一种高层次的追求,是对学校发展的引领。教育督导不仅仅要体现在‘督’上,更重要的还要善‘导’。只有督导结合,才能提升工作。从以前注重考查政府作为、校园硬件设施配备等,到现在转移到关注学校的软实力建设,责任督学们越来越重视到课堂中去,着眼于教师梯队发展专业化,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内生力,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三是责任督学成为解决问题的“贴心人”。一些学校解决不了的难题,在责任督学的帮助下,很快便可迎刃而解。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欠缺的实际,有的责任督学主动联系学生,开展一对一帮包送温暖;针对农村学校内部设施匮乏的问题,有的责任督学主动引资送物;针对农村学校较为封闭的现状,有的责任督学牵线联系城区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责任督学的这些工作使得偏远山区学校凸显生机与活力,让偏远农村的孩子也和城区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自从设立责任督学后,很多校长由最初的“不理解”变为当前“真需要”,由“担心走形式”变为称赞督学“实抓真管”。责任督学被校长们亲切地称为“贴心人”,在政府、学校和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目前,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已成为滕州教育的一张“新名片”。